bat365簡介

bat365是bat365官方建院較早、實力較強的工科學院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77年的蘇州絲綢工學院機電系,1978年、1980年分别設置“紡織機械”、“工業電氣自動化”本科專業,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7年7月,蘇州絲綢工學院并入bat365官方,原蘇州絲綢工學院機電系與原bat365官方工學院合并重組成立新的bat365官方工學院;1999年底,bat365官方工學院劃分成機電系、電子系、計算機系等三個獨立系;2001年,bat365官方機電系更名為bat365官方网页版;2012年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校區機械系、自控系并入bat365官方网页版。

bat365現有教職工208人,其中專任教師155人,在崗正高職34人、副高職74人,校級特聘教授10人,校級優秀青年學者17人。2022年上崗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76人。教授和副教授占專任教師總人數的69.7%,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比例71%。擁有國家級人才項目獲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享受國家政府津貼2人,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1人,全國創新争先獎狀獲得者1人,以及省級各類人才15人。獲得江蘇省創新團隊、國家科技部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領域創新團隊、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等稱号。學院聘請姚健铨院士為名譽教授,聘請多名國内外知名學者和企業家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和講座教授。

bat365現有智能機器人技術、激光制造工程、數字化紡織與裝備技術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擁有機械工程(學術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術型)、機械(機械工程專業方向、控制工程專業方向)3個碩士學位點。擁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制造工程3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工程”專業為江蘇省特色專業,“機械類專業(機械工程)”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建設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特色項目、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bat365官方一流本科專業,并通過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智能制造工程專業2019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并招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多名,在校研究生500多名。為支持機器人工程專業建設,2022年11月成立bat365官方网页版機器人工程系。

 學院建有2011納米協同創新中心—納米機電制造工程中心、江蘇省先進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機器人技術及智能制造裝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軍民融合創新平台、江蘇省激光三維成形與微制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蘇州市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蘇州市智能醫學與裝備重點實驗室及四個校級科研機構等科研平台,并與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合作成立了政産學研平台bat365官方相城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院,2022年孵化平台新增孵化企業5家,新增陽澄湖領軍人才1個,新增高企1家,載體企業實現銷售1.05億元;蘇州市科協資助的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科普場館建設完畢并順利通過驗收。

 學院繼承與發揚“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的辦學傳統,培養具有紮實學科基礎和寬厚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全國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五屆、第十六屆、第十七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佳績,包攬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次、銅獎1次,獲得“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賽全國銀獎1次、銅獎1次。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重視産學研合作。目前擁有本科生實習實踐基地24家,省級研究生工作站20家,校級研究生工作站36家,碩士專業學位實踐基地15家。

一、教學工作

1、本科教學工作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高校品牌專業特色項目,該專業已通過專業認證中期檢查。

 2022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1項獲立項、bat365官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項獲立項,11項結題(省級8項,校級12項);2022年bat365官方“䇹政基金”項目1項立項;2022年bat365官方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和示範課程立項建設2項。

2、研究生教學工作

bat365成功舉辦了2022暑期優秀本科生網上夏令營。本年度共接收推免生17名,招收博士生6名,全日制碩士生182名。畢業碩士生134名,畢業博士生5名。研究生參與發表SCI、EI論文106篇,授權專利132項,6名畢業生獲bat365官方優秀碩士學位論文,4篇畢業論文參評江蘇省優秀學位論文。2名同學獲得2022年江蘇省創新實踐計劃,獲批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家。研究生線上線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交流共計25人次。

二、學科建設與科研工作

2022年,學院共計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40項,年度到賬經費共計5908.14萬元。民口縱向項目79項,民口橫向項目240項,國防縱向項目7項,國防橫向項目14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29項,立項金額1598.5萬,到賬金額1374.5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3964.3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金額261.5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金額307.84萬。

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主持2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承擔省重點項目2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青年4項、面上3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9項(傑青1項、面上1項、青年6項、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1項),江蘇省産學研項目 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2項、重大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基金3項。授權專利共183件,其中發明84件,實用新型24件,軟件著作權75件。專利轉讓9件。發表論文共237篇,其中SCI論文132篇,EI論文50篇,核心18篇,普通論文37篇。

劉會聰教授的“微能源收集與自供能傳感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何志勇副教授的“高檔襯布生産全流程疵點檢測系統與智能化專用定形機的研發及應用”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邢占文副教授的“工業級大幅面高速高精光固化增材制造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王明娣教授的“激光表面清洗機器人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人機自然交互使能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關鍵技術與應用”獲“江蘇省自動化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獲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稱号,陳濤教授獲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孫立甯教授獲評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劉會聰教授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科技人才獎。

三、黨群及學生工作

 1、黨群工作

bat365黨委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落實上級黨組織部署要求,聚焦主責主業,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和水平,引領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

積極組織開展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學習教育,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持續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自籌經費建設學院“雙創中心”公共服務平台和持續推進長效實事項目—“N+1”精準陪伴活動。嚴格執行黨委會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議事規則,召開黨委會32次,黨政聯席會議20次。開展黨支部專項行動,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智造”工作室獲批學校黨支部書記示範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強化理論武裝與意識形态工作。成立紀檢工作領導小組;落實黨委委員聯系民主黨派人士制度;定期召開教代會;加強二級關工委常态化建設。

2、學生工作

 貫徹三全育人理念,深入開展本科生成長陪伴計劃;紮實推進學生工作特色化建設,鞏固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堅持正面引導,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氛圍。

 組織科技類活動近21項,各類大學生科技類比賽獲獎283人次,其中獲省級一等獎54人次,獲國家級獎項63人次。2022年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學生超300人次,10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獲評院校級重點團隊,1支團隊獲校級立項資助并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團隊。我院現有13個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新建基地11個。建設“家電義修”勞動教育基地,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80餘項。獲江蘇省五四紅旗團委、蘇州市五四紅旗團委、蘇州市“青年學習社”、連續多年獲得bat365官方紅旗團委、bat365官方優秀學生分會、bat365官方優秀分團校、bat365官方優秀分科協等榮譽。


(2023年5月更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