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概況

2022年,學院共計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40項,年度到賬經費共計5908.14萬元。民口縱向項目79項,民口橫向項目240項,國防縱向項目7項,國防橫向項目14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29項,立項金額1598.5萬,到賬金額1374.5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3964.3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金額261.5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金額307.84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主持2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6項、承擔省重點項目2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青年4項、面上3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9項(傑青1項、面上1項、青年6項、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1項),江蘇省産學研項目 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2項、重大項目2項,中國博士後基金3項。授權專利共183件,其中發明84件,實用新型24件,軟件著作權75件。專利轉讓9件。發表論文共237篇,其中SCI論文132篇,EI論文50篇,核心18篇,普通論文37篇。劉會聰教授的“微能源收集與自供能傳感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何志勇副教授的“高檔襯布生産全流程疵點檢測系統與智能化專用定形機的研發及應用”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邢占文副教授的“工業級大幅面高速高精光固化增材制造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王明娣教授的“激光表面清洗機器人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人機自然交互使能的移動機器人自主導航關鍵技術與應用”獲“江蘇省自動化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獲機械工業優秀創新團隊稱号,陳濤教授獲機械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孫立甯教授獲評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劉會聰教授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青年科技人才獎。

2021年,學院共計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52項,年度到賬經費共計6028.066萬元。民口縱向項目105項,民口橫向項目239項,國防縱向項目9項,國防橫向項目7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56項,立項金額2515萬,到賬金額2675.154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2894.792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金額310.35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金額147.77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主持2項,省部重點參與項目1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6項、承擔省重點項目4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青年4項、面上3項、國際合作與交流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6項(面上1項、青年4項、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1項),江蘇省科技支撐(工業) 1項,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産業前瞻與共性關鍵技術)1項,江蘇省政策引導類計劃(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2項、重大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3項。授權專利共121件,其中發明42件,實用新型35件,軟件著作權44件。專利轉讓41件。發表論文共244篇,其中SCI論文126篇,EI論文49篇,核心18篇,普通論文51篇。邢占文副教授的“大幅面高速高精光固化3D打印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獲“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邢占文副教授的“工業級大幅面高速高精光固化增材制造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微創手術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獎一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自供能感知與智能交互系統”獲“江蘇省高校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工業機器人工藝數字化技術及智能化應用”獲“中國自動化學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

2020年,學院共計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236項,年度到賬經費共計3753.39萬元。民口縱向項目106項,民口橫向項目117項,國防縱向項目7項,國防橫向項目6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57項,立項金額1625萬,到賬金額1906.5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1498.57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金額130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金額218.3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主持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參與4項,省部重點參與項目1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9項、承擔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項目2項。獲批工信和信息化部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項(青年4項、面上5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面上1項、青年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2項、重大項目2項,江蘇省産學研合作項目2項,江蘇省教育廳基金項目1項,蘇州市前瞻性應用研究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4項。成立江蘇省創新平台1個。授權專利共115件,其中發明44件,實用新型50件,軟件著作權21件。專利轉讓8件。發表論文共271篇,其中SCI論文115篇,EI論文48篇,核心31篇,普通論文77篇,出版論著2部。王傳洋教授的“高精智能高效拉杆式輪胎硫化機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0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何志勇副教授的“基于人類視覺感知顯著性的織物表面缺陷檢測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20年度湖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2019年,學院共計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186項,年度到賬經費共計3683.394萬元。民口縱向項目69項,民口橫向項目106項,國防縱向項目3項,國防橫向項目8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34項,立項金額1805.06萬,到賬金額2097.54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1341.504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金額145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金額99.35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主持4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參與4項,省部重點參與項目2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項(青年3項、面上3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優青1項、面上1項、青年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1項、重大項目2項,江蘇省産學研合作項目1項,江蘇省教育廳基金項目1項,江蘇省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資金項目1項,蘇州市政策性資助項目3項,中國博士後基金1項。成立bat365官方—強信機械科技智能制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bat365官方—辰軒光電智能制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授權專利共102件,其中發明29件,實用新型58件,軟件著作權15件。專利轉讓26件。發表論文共234篇,其中SCI論文80篇,EI論文52篇,核心47篇,普通論文55篇,出版論著3部。王明娣教授的“深海石油抗疲勞鑽具及其鑽井廢棄物高效處理技術與裝備研發”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王永光副教授的“高效金屬鏡面光整加工關鍵技術及産業化應用”獲“201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關鍵金屬運動部件表面強化與延壽基礎研究”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李春光副教授的“經顱磁刺激與近紅外技術結合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康複中的應用”獲“2019年中國康複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孫立甯院長榮獲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孫立甯院長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2018年,學院共計承擔科技項目148項,民口縱向項目78項,民口橫向項目63項,國防縱向項目2項,國防橫向項目5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37項,立項金額1756萬,到賬金額787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747萬。國防縱向項目到賬100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87.5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青年4項、面上4項、國合1項、聯合重點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2項、青年2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面上1項、重大項目1項,江蘇省産學研聯合創新基金(前瞻性聯合研究)2項,蘇州市前瞻性應用研究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省博士後基金5項。承擔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子課題1項,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1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3項。授權專利共134件,其中發明38件,實用新型75件,軟件著作權21件。發表論文共168篇,其中SCI論文52篇,EI論文48篇,核心28篇,普通論文40篇。王傳洋教授的“大型多功能高速高精镗銑加工中心關鍵技術與應用”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陳琛教授領銜的人工器官研究所榮獲“蘇州市魅力科技團隊”稱号。張友軍(一區1篇)、楊歆豪(二區1篇)、陳瑤(二區2篇)、王永光(二區TOP2篇)、陳濤(一區TOP2)五位教師獲得學院“科研卓越貢獻獎”。

2017年,學院共計承擔科技項目124項,民口縱向項目73項,民口橫向項目49項,國防橫向項目2項。其中,民口縱向項目立項24項,立項金額1106萬,到賬金額1623.85萬。民口橫項到賬金額662.52萬。中國博士後、省博士後人才項目立項6項,立項金額42萬。國防橫向項目到賬37.78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植入式心室輔助裝置研發和臨床評價”之課題三“血泵的電機驅動和主動磁懸浮前沿技術”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青年2項、面上6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1項、青年2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2項、重大項目2項,蘇州市發改委軟課題1項,蘇州市前瞻性應用研究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省博士後基金6項。承擔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子課題7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科技部重大儀器專項1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2項、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2項。授權專利共117件,其中發明77件,實用新型29件,軟件著作權11件。發表論文共186篇,其中SCI論文40篇,EI論文61篇,核心35篇,普通論文50篇。出版論著2部。科技獲獎3項,汝長海教授的“面向納制造的納米機器人系統基礎研究”獲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陳再良教授的“注射模全自動熱流道”獲蘇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邢占文副教授的“高精度立體光固化快速成型與成套裝備的研發及産業化”獲蘇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bat365官方相城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院喜獲2017年蘇州市産學研創新載體績效評估A類載體。

2016年,學院共計承擔科技項目107項,縱向項目74項,立項金額2077.86萬,總到賬1594.8303萬;橫向項目33項,立項金額612.27萬,總到賬484.52萬。項目方面,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增材制造與激光制造”重點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青年2項、面上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1項,江蘇省産學研聯合創新基金1項,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2項,蘇州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4項,蘇州市科協軟科學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省博士後基金4項。承擔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子課題9項。授權專利共137件,其中發明80件,實用新型50件,軟件著作權7件。受理專利共102件,其中發明73件,實用新型28件,軟件著作權1件。發表論文共151篇,其中SCI論文35篇,EI論文52篇,中文核心31篇,普通論文33篇。出版論著4部。科技獲獎8項,石世宏教授的“激光加工成形制造光内送粉工藝與光内送粉噴頭”獲“中國專利獎”優秀獎1項。孫立甯教授的“高性能微納傳感器批量化封裝測試裝備研發及應用”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1項。王永光副教授的“金屬高效多功能精密抛光技術及其應用”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1項。王傳洋教授的“大型數控高精動梁龍門加工中心技術與裝備”獲“江蘇省教育研究成果(高校科學技術研究類)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和“中國機械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汝長海教授的“柔性機器人設計與控制關鍵技術”獲“黑龍江省科技發明獎”二等獎1項和“黑龍江省高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王蓬勃副教授的“空地一體化植保設備關鍵技術發明與産業推廣”獲“江蘇省農機工業科技發明”一等獎1項。2016年,機器人中心獲批“江蘇省機器人技術及智能制造裝備工程實驗室”。

2015年,學院共計承擔項目105項,到賬金額共計2484.007萬元。其中橫項項目39項,到賬金額934.7萬。縱向項目66項,到賬金額1549.307萬,立項金額1744.72萬。授權專利120件,其中發明49件,實用新型64件,軟件著作權7件。發表SCI論文38篇,EI論文68篇。出版論著6部。獲“江蘇省輕工協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青年10項、民航聯合研究1項),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子課題9項,科技部科技支撐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2項、青年5項,江蘇省産學研聯合創新基金1項,省科技支撐項目1項,省高校自然基金3項,市應用基礎計劃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6項。

2010-2014年,學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53 項,研究經費總額近9400萬元。其中,科技部863計劃子課題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科研儀器專項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項,江蘇省科技支撐(工業)項目、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産學研聯合創新資金等省部級項目51項。橫向研究項目139項,與江源、博實、同心、天虹、領創、東方模具、江南嘉捷、柯萊得、晶洲裝備科技、海納科技等公司建立良好的産學研合作關系,加快成果轉化,促進區域地方經濟發展。論文、論著及知識産權方面,近五年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論文936篇,其中SCI收錄95篇、EI收錄405篇。已出版主編或參編教材5部,專著8部。授權專利338件,其中發明61件、實用新型264件。科研獲獎方面, 2010年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年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獲得“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4年,陳瑤教授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關鍵摩擦副機械零部件激光熔覆特種耐磨塗層及磨損特性研究”,排名第2),陳立國教授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三等獎”(“特種/極端環境高動态MEMS壓力傳感器研發及産業化”,排名第3)。徐博翎教授獲美國人工髒器協會(ASAIO)頒發的“Nose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Award”

  

         bat365科技工作榮譽:

        

2022年度,獲bat365官方“最佳組織獎”。

2021年度,獲bat365官方“科技類最佳進步獎”。

2020年度,獲bat365官方“科技類最佳進步獎”。

2019年度,獲bat365官方“最佳組織獎”。

2018年度,獲bat365官方“軍工科研最佳進步獎”。

2017年度,獲bat365官方“綜合科技最佳進步獎”。

2016年度,獲bat365官方“科技獎勵最佳進步獎”。

2015年度,獲bat365官方“綜合科技最佳進步獎”、“産學研合作最佳進步獎”。

2014年度,獲bat365官方“綜合科技最佳進步獎”、“知識産權最佳進步獎”、“産學研合作最佳進步獎”。

2013年度,獲bat365官方“科技産業工作最佳組織獎”。

2012年度,獲bat365官方“學術論文最佳進步獎”。

2011年度,獲bat365官方“知識産權最佳進步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