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專業介紹

bat365本科專業介紹

【機械類】學制:4

授工學學士學位

機械類專業為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含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專業。

機械工程專業

培養目标

本專業旨在培養适應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掌握數學、自然科學以及機械工程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能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機械産品設計與制造、檢測與控制和生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研究與工程複合型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5年左右能達到以下目标:

1)能夠适應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融合多學科知識與工程技能,研究與解決機械工程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2)能夠在機械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機械産品設計與制造、檢測與測控等方面的工作,并能夠綜合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安全、健康、倫理等方面的影響因素。

3)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技術管理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任骨幹或領導角色,發揮有效作用。

4)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能适應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5)具備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

主要課程設置: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程序設計與應用、計算方法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熱工基礎、流體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人機工程學、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液壓與氣動原理、現代設計方法、機器人技術、工程測試技術等。

就業前景:從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内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應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近年來,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蘇州及周邊經濟發達地區。

本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年均就業率:96.61%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培養目标

本專業适應國家制造強國戰略需求,培養具有寬厚的科學基礎理論和紮實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能在機械電子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産品設計與開發、技術研發、生産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能夠适應機械電子工程技術的發展,融合多學科知識與工程技能,研究與解決機械電子工程領域的複雜工程問題。

2)在解決機械電子工程領域工程問題時,能夠綜合考慮經濟、環境、法律、安全、健康、倫理等方面的影響因素。

3)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技術管理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任骨幹或領導角色,發揮有效作用。

4)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能适應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

5)具備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

主要課程設置: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程序設計與應用、計算方法及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熱工基礎、流體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制造技術、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礎、電工與電子技術、人機工程學、機電一體化技術、PLC原理與應用、數控機床、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液壓與氣動原理、現代設計方法、機器人技術、工程測試技術等

就業前景:從事機電一體化産品研究、設計、制造、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近年來,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蘇州及周邊經濟發達地區。

本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年均就業率95.16%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制:4

授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入選專業,bat365官方一流本科專業,已通過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培養目标:

本專業圍繞國家制造強國戰略,培養電力系統、電子制造、裝備制造等區域産業急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5年左右能達到以下目标:(1)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與工程技能,具備獨立發現、研究與解決電力系統、智能制造等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2)具備從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相關領域的軟硬件研究設計、應用開發、系統集成和設備維護等方面的工作能力。(3)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技術管理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任骨幹或領導角色,發揮有效作用。(4)具備終身學習能力、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具備創新意識,能适應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5)具備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

主要課程設置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電機原理與電機拖動、電力系統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系統、程序設計及應用(C語言)、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C原理與應用、自動化綜合實踐等

就業前景:主要就業去向為從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制開發、經濟管理等領域的中外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近年來,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蘇州及周邊經濟發達地區。

本專業近幾年畢業生年均就業率95.06%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學制:4

授工學學士學位

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為bat365官方重點建設的新工科專業。

培養目标:

本專業圍繞中國制造2025”工業4.0”制造強國戰略,面向智能制造領域培養智能工廠和物流、智能機器人、智能裝備、先進制造、工業大數據等領域産業急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營運人才。

本專業學生畢業5年左右能達到以下目标:(1)能夠運用專業知識與工程技能,具備獨立發現、研究與解決智能制造等領域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2)具備從事智能制造相關領域的分析規劃、系統集成、研究開發、設計制造、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3)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較強的工程技術管理能力,能夠在團隊中擔任骨幹或領導角色,發揮有效作用。(4)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創新意識與自我完善能力,能适應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5)具備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與國際視野,服務制造業轉型升級。

主要課程設置:計算機程序設計、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和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數據庫技術、機械設計基礎、工業工程基礎、控制工程基礎、工程圖學、精益生産與管理、智能制造信息系統、生産計劃與控制、智能制造質量控制、智能傳感與檢測、智能工廠規劃與設計、智能工廠建模與仿真、工程經濟與管理基礎、機器人學、工業機器人及應用、運動控制技術、電工與電子技術、智能制造裝備等。

就業前景:從事智能制造有關系統和産品的分析、規劃、研究、設計、制造、集成、管理等方面的中外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蘇州及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

2018年度新增專業,2019年開始招生。


工業工程專業】學制:4

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标:

1)本專業學生既要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又要具有紮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基礎與紮實的機電工程技術基礎,能對于社會經濟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評價、管理、創新,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等;(2)學生畢業後,具備企業系統分析與規劃、工廠設施設計、企業系統管理與控制、等方面知識,可在企業系統規劃、設計、管理、信息控制等相關的科研院所、企業及行政部門從事技術與管理工作;(3)學院組織企業專家定期對該專業培養目标與學生畢業後工作能力進行評價,并不斷改進培養方案。

主要課程設置:計算機原理及應用、工程圖學、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管理信息系統、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業工程基礎、人因工程、設施規劃與物流分析、生産計劃與控制、質量管理與可靠性、電工與電子技術、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創新設計、機械制造基礎、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程、系統仿真等。

就業前景:從事企業的系統規劃、設計、評價、創新以及企業管理的中外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管理部門等,近年來,大部分畢業生就業于蘇州及周邊經濟發達地區。

本專業最近一屆畢業生的就業率:97 %



Baidu
sogou